当前位置 : 新闻中心>公司新闻
恒旭能丨大暑至,夏正浓——暑日有尽,时光无垠
发布日期:2021/07/22        阅读量: 787        

大暑

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了,之后便是立秋。秋意渐近,可天气却是最热,正是因为大暑时节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


三候

一候腐草为萤

大暑时,萤火虫孵化而出,每当夜幕降临,漫天星光汇聚成一片银河,点缀着夏夜。

二候土润溽暑

当天气渐渐闷热,当土地逐渐潮湿,周边的空气也就变得湿热起来。三候大雨时行

湿气逐渐汇集,大雨也随之降落,天气也逐渐向立秋过渡。


养生

作为最后一个夏季节气,同时也是“三伏”之中的“中伏”,大暑时节被认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在大多数人眼中,在屋里吹着空调吃冰西瓜,就是度过大暑时节的“正确姿势”。

恒旭能温馨提醒,大暑防病三注意:

防受凉

在酷暑难当的夏天,人体毛孔开放,汗出不断,阳气大泄,卫外不固,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。因此,伏天既要防“阳暑”,也要防“阴暑”。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风。大暑时节淋雨后,应该及时的更衣。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,空调也不能吹太低,尤其是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。夜晚睡眠时,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,并盖好腹部。   

防伤湿

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,此时降雨不断,水分上腾,潮湿充斥,空气湿度之大乃全年之最。湿易伤脾,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。湿热交蒸,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、胸中烦闷不适、四肢无力、食欲不振;湿热下注,可致肠炎、痢疾等。 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,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,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、薏仁等健脾利湿之品,并注意饮食卫生,严防“病从口入”。  

防上“火”

三伏天,外湿入内,使水湿困脾,引起脾胃升降,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,而暑湿对脾非常不利,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祛暑化湿健脾的食物为宜,如冬瓜、黄瓜、绿豆、赤小豆、薏米等。

在线客服系统